1. <pre id="knm50"></pre>
    2. <acronym id="knm50"><label id="knm50"></label></acronym>

      <td id="knm50"></td>

      特色養殖的“特色之路”

        近期,記者采訪了單縣一些特色養殖戶,發現受規模、利潤、市場和疫病等多重風險共存的影響,鷓鴣、鵪鶉、鴕鳥、汗白鴨等特種養殖推廣之路還很漫長。

        “小珍禽”造就“大富翁”

        近日,記者在李田樓鎮田廟村一處不算大的院落看到,養殖棚里3萬只鷓鴣嘰嘰喳喳,好像向主人炫耀創造財富的功勞。

        民間有“一鴣頂九雞”的說法,可見鷓鴣肉蛋味美,營養也不一般。養殖戶丁書秦說:“就是因為不一般,每枚鷓鴣蛋賣2塊錢,加上鷓鴣苗、鷓鴣肉,一年收入上百萬元。”

        丁書秦養過荷蘭豬遭遇失敗,養鷓鴣有4年的時間,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。目前,丁書秦的鷓鴣苗已經銷售到山西、重慶、河北等地,并建設了“珍禽樂園”,火雞、鴕鳥、珍珠雞等珍禽存欄量達到1萬只。

        無獨有偶。養殖戶萬海巖飼養烏雞1萬只,1元1枚的烏雞蛋占據了周邊市縣的多數超市,年收入30萬元。

        “高門檻”阻擋“大道路”

        特色養殖效益有目共睹,大都名聲在外??赊r戶參與特色養殖的積極性并不高。“家有萬貫,帶毛的不算。投資大和風險高是兩大門檻。”單縣畜牧發展中心負責人說。

        丁書秦的珍禽養殖場累計投資超過了50萬元;張新靜養殖汗白鴨一次性投資達到20萬;浮龍湖、東溝河之畔種鵝養殖區,規模2000只的養殖戶投資都會在15萬元以上……這些基本投資對于普通農戶來說不是小數目。

        養殖戶普遍認為,特色養殖的技術風險也不是“小數目”。一個不愿透漏姓名的養殖戶曾養了100只火雞,由于掌握不了“火候”,一場瘟疫過后僅剩下6只。別看丁書秦富有養殖鷓鴣的經驗,但他不敢大意的還是防疫治病、喂食飲水等基本技術。

        有20多年養殖經驗的王愛勛說,冬天提溫,夏天降溫,溫度控制著產蛋量,通風不及時就容易滋生細菌,嚴重了就會暴發疫情。

        “特色論”之下“難選擇”

        這些年,丁書秦一直在宣揚他的“加盟論”,央視《生財有道》、《科技之光》等欄目播出他的珍禽養殖故事后,加盟者絡繹不絕。丁書秦坦言:“特種養殖走的不是大眾銷路。目前來說,養殖區域太近了不行,不能和自個搶市場。”

        現在特種養殖多是一家一戶,規模不大,難以形成知名度和市場供應保障能力。“如果不是訂單養殖,最好不要盲目上規模。特色養殖吃的就是‘物以稀為貴’,一旦特色不特了,就失去了市場。”鴕鳥養殖戶何進軍的“規模論”并不偏頗。也就是在這種論斷的影響下,一些養殖戶立足于艱難選擇的境界。

        “我雖然有了一套成功的養殖經驗,也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,但我還是決定走‘小量養、高價銷’的路子。”珍珠雞養殖戶劉國民說?,F在,劉國民主抓兩頭,一頭是提供種苗控制規模,一頭是回收產品控制市場,以產量定銷售,珍珠雞蛋產量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,這樣,他就完全掌握了市場控制權,收入不見得比擴大規模要少。

      關于我們/聯系我們/本站聲明/本站留言/廣告服務

      辦公地址: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43號(槐安路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金馬國際A1座1803室)

      郵編:050031 QQ:1178427225 電話:13373111846

      傳真:0311-68090489 電子信箱:hbteyang@163.com

      Copyright©2002-2018 特種養殖信息網 www.szhstw1.com 版權所有冀ICP備20002390號-2 技術支持:星象網絡科技
      农村妇女牲交一级毛片 乱色完整版网站
      1. <pre id="knm50"></pre>
      2. <acronym id="knm50"><label id="knm50"></label></acronym>

        <td id="knm50"></td>